首届“迈瑞杯・腔镜疝手术视频大赛”圆满落幕 以赛促学,推动疝外科治疗水平提升与国际接轨
- 网络
- 浏览
- 2020-05-27 00:00
刘韬
首届“迈瑞杯•腔镜疝手术视频大赛”以其覆盖全国的赛事布局、顶尖权威的专家阵容及科学严谨的评审体系,成为国内疝和腹壁外科领域极具标杆意义的行业盛事。
这场由迈瑞与中华疝和腹壁外科在线教育学院联合发起的赛事自2019年3月启动以来,迅速吸引全国超200名疝外科医师踊跃参与,赛事足迹横跨鲁、豫、晋、皖、辽、渝、浙等多省市,通过“分站赛—半决赛—决赛”的三级选拔机制,构建起“基层参与、区域竞技、全国对决”的立体化赛事格局。
赛事的专业性依托于科学细致的评审体系。大赛制定《奖项评选细则》,以百分制对手术规范(40分)、操作基本功(30分)、视频质量(30分)进行量化考核,其中“腹膜前间隙建立”“补片平铺固定”等指标细化至解剖层次的操作要求,“手术病例难度”项特别设置复发性疝、巨大疝等加分项,既考察基础技能又强调临床挑战应对能力。评审流程贯穿初赛盲评、复赛晋级、决赛现场答辩三级机制,初赛阶段全国专家独立打分筛选前30名,复赛要求提交全新病例视频,决赛则结合学术年会进行现场展示与问答,确保结果公平公正。奖项设置更凸显行业引领性,一等奖获得者可获国际疝外科年会参会资格,二、三等奖亦享有全国学术会议参与机会,配套的私人订制器械与视频专辑制作,进一步扩大优秀案例的传播价值。
在鲁、豫、晋等分站赛中,各赛区均邀请当地及全国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团:济南站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光永教授领衔,汇聚北京朝阳医院朱熠林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石玉龙教授等7位专家;郑州站邀请北京朝阳医院王明刚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张辉教授等9位权威学者;太原站则有山西省中医院张有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邱轶伟教授等9位专家坐镇,各地评审团以“规范操作、精细点评”为原则,从数百份手术视频中甄选出技艺精湛的晋级选手。
赛事的权威性集中体现在全国性评审阵容与学术资源的深度整合。2019年12月举办的北中国区决赛作为“2019北京外科学术年会-疝和腹壁外科分论坛”核心环节,邀请到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陈杰教授,副组长田文、刘子文等全体学组委员,以及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克力木、石玉龙、李航宇等学科带头人共30余位专家,现场200余名医生与线上1.2万余名从业者共同参与,形成“线下评审+线上直播”的跨区域学术联动。
决赛当日,陈杰教授团队通过迈瑞HD3全高清腹腔镜系统进行9台手术演示,涵盖腹股沟疝、造口旁疝等复杂病例,将标准化操作流程与前沿技术直观呈现,随后的13名北中国区半决赛选手视频展示环节,专家团从腹膜前间隙分离的精准度、补片固定的规范性等维度进行点评,最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杨朔等5位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其专业水准获得与会权威的一致认可。
5月24日,首届“迈瑞杯”总决赛于2020年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年会现场圆满收官,经过全国总决赛的激烈角逐,来自南中国区的眉山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邓先锐和主治医师万顷凭借精湛的手术技艺与规范的操作流程脱颖而出,摘得大赛冠军,其主刀的腹腔镜疝修补手术视频以“解剖层次清晰、补片固定精准、病例难度突出”的优势,赢得评审团的高度认可,成为全国基层医师学习的典范。
这场历时一年有余的赛事,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技艺的比拼,更在于推动了规范化培训的广泛实施。在“以赛促学”理念的引导下,大赛有效促进了腹腔镜疝修补术操作标准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推广与应用。据统计,赛事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通过线上渠道参与学习交流,这一规模效应显著扩大了培训覆盖面。同时,借助中华疝和腹壁外科在线教育学院的“中国疝病登记随访系统”,实现了赛事选拔、学术传播与临床研究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完整的学术生态链。
正如陈杰教授在北中国区决赛中所言,大赛通过构建“专家示范、选手切磋、基层围观”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为提升国内疝外科治疗水平、缩小与国际差距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其影响已远超赛事本身,成为驱动学科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届“迈瑞杯”凭借其专业性、规模性及国际化特征,为中国疝外科领域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为行业规范化进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yiliaowang.com.cn/xinwen/105.html